八首经典古筝曲的简要介绍您当前的位置:重庆击弦社艺术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八首经典古筝曲的简要介绍
汉宫秋月
山东筝曲,张为昭传谱,高自成演奏谱。此曲通过揉、吟、滑、按等技巧的运用,以缓慢的节奏,描写了处在古代封建暴君压迫和禁锢下的宫女们的悲惨遭遇,它以缠绵凄凉、悲郁哀诉的音调,表现出宫女们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愤懑心情。
渔舟唱晚
河南筝曲,娄树华曲,曹正译订。本曲定为业余古筝考级第三级曲目。此曲为十三弦制筝曲,系娄树华于1938年根据古谱《归去来》的片断的素材、依据十三弦筝的特点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的古典风格作品;并引用了唐往勃《滕王阁序》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为标题,意在描绘夕阳西下,碧波万倾的湖面上,若干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心情,最后通过荡浆归舟,刻画出唱晚的情致。本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洞庭新歌
湖南民歌,王昌元、浦琦璋编曲。此曲作于1973年,是根据湖南民歌《洞庭玉米香》进行改编的。乐曲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由衷的欢心喜悦心情。
禅院钟声
崔蔚林曲,陈安华改编。原曲创作于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一些处在沦陷区的城镇市民深受纷乱社会环境的压抑和外强统治的桎梏,寄希望能置身于像“禅院”那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乐曲含蓄的反映市民追求真理和平安定的愿望。采用的“乙反”调式,曲调低沉抑郁。1985年改编为筝曲。
草原英雄小姐妹
吴应炬原曲,刘启超、张燕编曲。此曲作于1974年。乐曲开始描绘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及小姐妹在放羊时嬉戏的欢乐情景。中段运用左手在琴马左侧划奏,同时与右手在琴马右侧划奏相呼应,造成极不协和效果,犹如狂风暴雪向大草原袭来。乐曲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了小姐妹为保护羊群英勇顽强的同暴风雨搏斗的动人场面。末端主体再现,讴歌小姐妹的高尚情操。
战台风
王昌元曲。此曲作于1965年,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和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乐曲成功地用筝这个载体,歌颂了码头工人英勇顽强奋战台风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全区气势磅礴,形象鲜明。本曲相当于业余七级曲目。
秦桑曲
强增抗、周延甲曲。此曲作于1979年。陕西流派代表曲目。乐曲以李白诗《春思》中“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和《秋思》中“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佳句为意境,采用碗碗腔音调,描写一个妙龄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
高山流水
浙江筝曲,王巽之传谱,范上峨整理。此曲音韵古朴典雅,借景抒情。它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前半部这用相隔两个八度带按滑的“大撮”和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来描绘高山的雄伟气势。后半部分,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地使用上下行的刮奏手法,麦现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细流涓涓:滔滔流水,奔腾澎湃,滚滚而来,十分形象,有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该曲传有多种流派的乐谱,象河南、山东等地均有自己流派的《高山流水》,风格韵味各具特色。
上一篇:学古筝的五大好处
下一篇:新古筝的一些常见问题